德约科维奇的原教练瓦伊达甫一出山,塞尔维亚人的赛季首冠暨第17个大师赛冠军就在印第安维尔斯平安落袋。由此可见ATP网坛好教练更容易助选手夺冠的说法也不是子虚乌有,自从2006年合作到现在,瓦伊达和德约的默契从不曾降低。
德约科维奇和贝克尔的合作在之前就越来越不为圈内外看好,特别是澳网卫冕失败后,德国人的前教练提里亚克公开讥讽那个生活奢靡的前弟子不过是“想当教练的人”。而同为网坛巨星,麦肯罗的观点相对中肯:“贝克尔习惯于被人簇拥围绕,每件事都有人给他安排好;现在却要求他为其他人把事情安排好……他要怎么学会留在幕后而又能做出实质性贡献?这会很有趣!”然而,对德约来说,这个过程恐怕并不“有趣”,相反,会很痛苦。
试问贝克尔究竟能给前世界第一带来什么东西?德约自己曾半开玩笑说过,他师从德国人只是为了某些特定环节的“微调”——“我不会改打发球上网的。”但在此前一系列比赛中,人们却看到德约在关键时刻开始上网,比如澳网对阵瓦林卡、迪拜对阵费德勒,他都曾冲到网前打凌空,然后……失败。而在逆转费德勒的印第安维尔斯决赛里,数据告诉我们,最终帮助德约获胜的仍是他赖以成名的扎实底线。
传闻还有另一种说法:贝克尔之于德约的意义类似伦德尔之于穆雷,那就是大满贯决赛关键时刻的经验——毕竟,德约的大满贯决赛胜率看起来有些“悲剧”,12次决赛6个冠军,在另外3巨头手上都有败绩;而在那些特定时刻,一个球员的心理状态会是怎样、该是怎样,世界排名最高只是前40位的瓦伊达恐怕无法告诉德约。
值得一提的是穆雷找到伦德尔时还没有一个大满贯进账,德约科维奇找到贝克尔的时候已经有6冠在手……换句话说,难道他本人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吗?说得再刻薄一点,贝克尔大满贯决赛6胜4负,大满贯整体胜率80.3%,史上第10位。而德约呢?决赛6胜6负,整体胜率84%,历史排名仅次于博格、纳达尔、费德勒和桑普拉斯。
什么叫“网坛好教练”呢?有时和个人成绩、知名度、过往经验没有直接因果关系——关键是他和球员的契合度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自从2006年合作到现在,瓦伊达和德约的默契从不曾降低。否则,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何德约每次试图引进新教练都是个“无言的结局”,甚至出现托德·马丁那样的彻底失败。或用瓦伊达自己的话来说:“他习惯了我的存在、我的训练方式、我对比赛的解读,有我在,每件事都运转得很顺利。”
对贝克尔,斯洛伐克人解释为“要适应新教练需要时间”,并坚信德国人是德约科维奇的“最佳解决方案”。但贝克尔能不能和德约产生类似瓦伊达的契合度呢?瓦伊达没有回答,但仍有很多人倾向于回答“不”,因为就算用“物以类聚”的标准,贝克尔似乎还不如麦肯罗那样、看上去跟德约更合得来。